【暑期社会实践】数商兴农:数字治理助推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3-07-16 10:35:00

为深入调研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数智兴村发展战略调研暑期社会实践队(以下简称“实践队”)深入乡村,来到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中池镇堰坪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7月11-7月12日,实践队队员跟随堰坪村驻村第一书记刘小刚先后前往石泉县中池镇堰坪村村民委员会堰坪村武汉理工大学乡村振兴实践教育基地、石泉县乡村振兴局以及石泉县政务服务中心,开展实地调研,切实感受理工能,体会数智成果。    

建设智慧服务平台,助力乡村信息发展

为带动乡村享受数字成果,武汉理工大学积极响应国家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投资堰坪村数字乡村建设项目,以理工动能助力数智兴村。刘书记向实践队员介绍道,堰坪村数字乡村建设项目是石泉县数字乡村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的村级建设点之一,建有村级指挥控制和应用中心1个、办公用房1间,配套安装了电子显示屏1个、数字宽带1个、展台1个、无线接入摄像头29个。

该项目先行先试,在数字乡村信息系统与智慧治理服务平台队员们亲眼看到了数字化成果,看到了所开发的“美乡村”首页、可视化平台、数字党建、数字治理、数字三农、数字惠民、数字产业等六个板块。该数字化平台旨在补齐乡村网络基础设施短板、持续推动农村基础设施优化升级、稳步推进涉农数据资源共享共用,融合所有优势资源,助力乡村振兴。

图为刘小刚书记向实践队员介绍智慧治理服务平台

数字治理助发展,智慧农棚增产量

为加快当地乡村振兴的步伐,增加农户收入,中池镇堰坪村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创新产业发展模式,以乡村振兴为总抓手,以产得出、销得掉、能增收为目标,建立了许多蔬菜大棚。武汉理工大学积极响应国家推进“数商兴农”政策,帮助堰坪村建设了“智慧大棚”,可以极大保障大棚农作物的健康生长。据悉,该项目以智慧大棚控制系统为核心平台,通过对大棚内外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参数进行数字化监控,并以精准动态调节的方式对大棚重要参数进行调整,使棚内始终保持不同农作物适应的气候环境。当传感器检测到大棚内温度较高时,就能发送信号给大棚内的四台风机使其运转,实现空气对流;当传感器检测到环境内湿度较低时,就发送信号给喷灌头以及滴管,对农作物进行喷洒,棚内参数将会集中显示于村委会的中控室屏幕上。

7月11日,实践队员与负责“智慧大棚”的农技能手毕洪炜展开交流,了解到“智慧大棚”建设的初衷、过程与重要意义。毕洪炜表示,“智慧大棚”的建设使得农民可以通过“数字乡村”智慧治理服务平台实时监控农棚情况,实现远程滴灌、声控驱鸟、农药驱虫,极大程度上解决了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所引起的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这一果蔬种植模式通过集体整合资源可以实现规模化发展,不仅可以带动村民增收致富,而且对建设和谐乡村也具有重要意义。

图为实践队在武汉理工大学乡村振兴实践教育基地合照

图为毕洪炜为实践队员介绍智慧大棚

搭建智能政务平台提高惠民服务效率

为深入了解石泉县数字化政政务平台搭建成效,7月12日,实践队员前往石泉县政务服务中心开展调研。据悉,石泉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胡广涛提出,计划依托书记民情“三本账”和321基层治理体系,通过建立全县基础数据库、协同办公系统和统一的问题处理平台等,充分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努力使县域社会治理更加智能、多元沟通更加充分、公共决策更加开放、综合调控更加精准、公共服务更加便捷和贴心,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石泉县乡村振兴局副局长胡传华向实践队员介绍石泉县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现状和下一步建设县域商业体系示范县目标,提出要让数字多跑动,让人少跑动,提高数字化治理程度,搭建自助服务办公区,不断完善县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覆盖到村的电商服务网络体系,加强电商公共服务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如实现即产即配必须的快递网点基础设施建设,快递包装分拣电商公共服务平台等,项目推进成效显著。

图为石泉乡村振兴局副局长胡传华介绍平台建设情况

图为石泉县政务服务中心智能化办公服务区

数字化是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突破口。在石泉县政府与武汉理工大学的支持下,双方携手共建数字乡村,以数字化赋能美丽石泉,整体带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推动农业强国建设取得新进展和数字中国建设迈上新台阶。

通讯员:何英杰

供稿:经济学院社会实践队

审核:段丽君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