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晓光教授暑期学堂开讲:分享SCI论文发表与国际学术交流“秘籍”——从心态建设到数据库剖析,全面解读高水平科研成功之路从心态建设到数据库剖析,全面解读高水平科研成功之路

发布时间:2025-07-07 10:32:54

630日,一场聚焦科研人员核心能力提升的精彩讲堂在武汉理工大学举行。汪芳教授进行开场介绍,并对本次的暑期讲堂主讲人表示热烈欢迎。主讲人岳晓光,工学博士,教授,元宇宙文旅场景应用技术研究江苏省文化和旅游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巴基斯坦工程院院士,澳大利亚组卡斯尔大学、塞浦路斯欧洲大学等高校博士()导师,NATURE旗下《Humanities & SocialSciences Communications(SSCAHCI检索)编委,斯坦福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博士智库工作委员会顾问,湖北省科技进步促进会科技专家委员会专家。岳晓光教授以“SCI论文发表及国际学术交流经验分享”为主题,为在场师生带来了一场内容丰富、见解独到的学术盛宴。本次讲堂系统性地涵盖了从科研心态塑造到国际合作的方方面面,为师生们指明了通往高水平学术成果和国际影响力的路径。

岳晓光教授的分享围绕八大核心模块展开,层层递进,深入浅出:

1. 基石:良好的心态是科研成功的起点

岳教授开篇即鼓励本科生们利用暑期积极尝试科研,强调积极进取、主动适应的重要性。他详细解析了“良好执行力”和“不求回报的付出”在科研初期的意义。面对困难,他建议同学们学会“正面解读问题”并“劳逸结合”。特别引用了荀子“善假于物”和牛顿“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名言,点明本科阶段主动寻求导师指导、参与课题组合作的核心价值。

2. 视野:立足国内,放眼国际

岳教授深入探讨了同时具备“国际化视野”和“国内化视野”的必要性。他介绍了国际高水平学术平台(如IETI)的特点:非营利、高水平、多样化、可持续,并以IETI汇集80多位国际顶级大奖得主和400余位院士/校长的强大专家阵容为例,说明了融入国际学术圈的价值鼓励同学们利用暑期广泛阅读国际前沿文献,参与线上学术讲座,为未来深造或国际交流打下基础。

3. 利器:核心数据库深度剖析

讲座的核心部分之一是对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SCI, SSCI, AHCI)和新兴数据库(ESCI, Scopus, EI)的全面解析。岳教授清晰阐述了各数据库的创立背景、发展历程、学科范围、收录特点(如SCI侧重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SSCI侧重社会科学,AHCI聚焦艺术人文,ESCI助力新兴领域,Scopus覆盖广且交叉性强,EI在工程技术领域极具权威)。他对比了各数据库的收录期刊/会议数量(如Scopus27254种,SCI9547种等),并详细说明了EI对期刊论文和会议论文的严格收录要求。此外,他特别提醒本科生在暑期文献调研时,如何有效利用学校图书馆资源和这些数据库进行入门级文献检索与阅读,避免被海量信息淹没。

4. 门径:学术期刊遴选机制揭秘

岳教授介绍了期刊同行评审的关键流程,包括单盲评审和双盲评审模式的区别,以及编辑初审和专家评审的不同作用。他重点分析了核心评价指标:影响因子(IF)的计算方法及其局限性(如忽视学科差异、易受高被引论文影响),并介绍了替代或补充指标如CiteScore(基于Scopus)和SJR(考虑引用质量权重)的优势。

5. 坐标:大学排名体系解读

岳教授对比了四大主流世界大学排名体系(QS、泰晤士高等教育、US News、上海软科)的数据来源(QS和泰晤士基于ScopusUS News和软科基于WoS)及其侧重点。他通过实际案例生动展示了排名变化对高校声誉、招生质量(如QS排名提升吸引全球人才,泰晤士教学指标优化提升国内声誉,US News排名靠前增加申请人数,软科科研实力强吸引科研型学生)产生的显著影响。

6. 标杆:高被引学者评定原理

岳教授深入解读了国内外高被引学者榜单(如中国高被引学者基于Scopus,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学者和斯坦福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基于WoS)的评选机制和数据来源。他分析了入选榜单对学者个人(提升知名度、获得更多合作机会)及其所在机构(提升学科建设、吸引优秀学生、增强国际声誉、吸引国际合作项目)带来的巨大价值和影响力提升作用。

7. 桥梁:国际学术合作经验分享

结合自身经验,岳教授分享了成功开展国际合作的宝贵体会。他强调突破“文化差异”是首要任务,需尊重对方文化并积极交流。他更细致地列举了国际合作中不容忽视的关键细节:专业的邮件礼仪、得体的语言风格、高效的时区管理、清晰的权责利划分、公平的署名顺序约定、恰当的成果致谢、以及主动分享和推荐的勇气。

8. 实践:如何准备与发表SCI论文

岳教授详细阐述了发表SCI论文的系统性方法。首先,介绍了利用选刊工具、期刊会议目录、投稿系统进行精准选刊的方法,并提醒警惕虚假期刊、虚假影响因子、关注分区、预警名单、版面费、审稿费、刊载量、出版周期等关键信息。其次,强调“多看多听”(经典课程、学者讲座、学术论文、交流内容)积累的重要性。然后提出了多种可行的创新路径,包括模仿创新、替换创新、集成创新、点滴创新、延展创新乃至原始创新。最后,逐一分析了论文各部分(题目、摘要、关键词、作者单位、方法模型、引言结论、图表公式、参考文献)以及投稿环节(格式、翻译润色、投稿准备)的关键细节。

整场讲座信息量大、针对性强、干货满满,现场气氛热烈,师生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为今后的科研工作和国际学术交流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指导和启发。本次经济讲堂作为武汉理工大学本科生暑期学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学校对本科生早期科研能力培养和国际化视野拓展的高度重视,为同学们的暑期学习与成长注入了强劲的学术能量。 

会议的最后,汪芳教授非常感谢岳晓光教授的指导,并进一步对本科生的保研及升学方面的内容做了进一步补充。本次会议对本科生及研究生和到场的各位老师来说是非常好的一个学习机会,大家都受益匪浅!

通讯员:汪芳

审核:余珮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