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教师参加第二届全国高校数字经济教育发展论坛

发布时间:2025-05-11 10:20:00

2025年5月10日,由全国数字经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办、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和王亚南经济研究院以及邹至庄经济研究院承办的“第二届全国高校数字经济教育发展论坛”在厦门大学经济楼圆满举办。论坛以“教育强国目标下的数字经济人才培养:数智化转型与产教深度融合”为主题,吸引了全国近120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210余名嘉宾代表参会。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余谦教授、电商系主任危小超教授和经济系主任汪芳教授受邀出席论坛,围绕数字经济人才培养议题展开深入交流。

开幕式:聚焦战略需求,探索培养新路径

论坛开幕式由厦门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欧阳高亮主持,厦门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吴超鹏与全国数字经济教指委秘书长刘守英教授先后致辞。吴超鹏指出,数字经济作为国家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高校需主动对接战略需求,通过跨学科课程体系构建和学科交叉模式,打造“理论基础-数字分析-人工智能技术”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刘守英强调,数字经济专硕教育面临知识体系重构、课程师资优化等挑战,需以实践为导向,推进产教融合与特色化培养,全国教指委将通过教材编写、师资培训等举措提升培养质量。

主旨演讲:多维视角解析数智化转型与人才需求

在主旨演讲环节,多位专家围绕数字经济前沿领域展开探讨。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副会长王建伟提出制造业数智化转型“一主线、两能力、三变革、四场景、五阶段”框架,建议强化校企合作,增加计算机与电子信息类师资以满足数字化人才需求。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黄群慧聚焦“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提出“以网强算”战略和“智能母工厂”建设,强调算力布局与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重要性。国家信息中心单志广主任解析数智化转型趋势,指出需整合“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驱动效应,推动网联、物联、数联、智联深度融合。随后,上海财经大学刘兰娟教授、华南师范大学王春超教授、复旦大学黄丽华教授等分别就案例教学改革、AI就业影响、数据市场建设等议题分享洞见,为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对接提供新思路。

圆桌论坛:因地制宜,共议特色化培养路径

下午的四个圆桌论坛中,余谦副院长在“因地制宜打造数字经济人才特色化培养”分论坛上代表武汉理工大学发言。该论坛聚焦区域与高校特色,探讨如何结合地方产业需求优化培养方案。余谦教授结合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学科优势,分享了在“数字+”交叉领域的实践经验,提出依托行业特色推进产教融合、强化应用导向的培养建议。

此次论坛为全国高校搭建了数字经济教育交流的重要平台,通过主旨演讲、圆桌讨论等形式,深入探讨了数智化转型背景下人才培养的挑战与机遇。我院教师积极参与交流,既展现了学校在数字经济领域的探索实践,也为后续深化产教融合、优化培养方案汲取了宝贵经验。未来,学院将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整合学科资源,推进交叉创新,为培养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能力的数字经济人才贡献力量。

供稿:汪芳 王镱儒

审核: 陈冬林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