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会实践】蚕丝路,致富路,电商路
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空前活跃,不断催生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伴随着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电商产业逐渐走向千家万户。为研究电子商务对蚕桑产品销售的影响, 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数智兴村”战略发展调研暑期社会实践队(以下简称“实践队”)结合本学院特色,于7月12日前往位于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的陕西鎏金蚕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鎏金蚕”公司)进行走访调研。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工厂的场景。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徐文悦 供图
实践队抵达“鎏金蚕”公司后,在天成丝业负责人刘金友的带领下对工厂进行了参观。实践队实地考察了工厂的选茧、洗茧、缫丝等工业流程。参观过程中,刘金友介绍,作为“鎏金铜蚕”的出土地,有着蚕桑产业悠久历史的石泉,近年来正大力推进蚕桑产业转型升级、推广蚕桑产业标准化生产技术,以打造“优质茧生产基地”为战略目标,大力推进蚕桑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蚕桑产业进入新时代,让这一传统产业成为“致富金蚕”。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工人工作的场景。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徐文悦 供图
随后,实践队跟随刘金友的指引来到蚕丝制品成品售卖处。据介绍,“鎏金蚕”公司制作出品的丝巾等,都是在调研社会需求后,选择了最能满足大众口味而又独具特色的纹样、花色。随后刘金友又指出,“鎏金蚕”公司的蚕丝被极难变形,并亲自演示了蚕丝被中蚕丝 “韧性强”、“扯不断”的特点。
图为刘金友向实践队员展示蚕丝被的场景。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徐文悦 供图
参观结束后,实践队对刘金友以及天成丝业负责人沈国兴进行了采访。在与他们的访谈中,他们表示“鎏金蚕”公司蚕丝制品的线上销售状况并不理想。虽然蚕丝有优劣之分,但是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他们并不了解蚕丝的价格,认为优质蚕丝制品的价格过高,不愿为此买单,导致线上销售状况不理想。此外,外地的消费者对于蚕丝制品的刻板印象严重,他们只知道江浙沪一带盛产蚕丝,对陕西本土的特色品牌缺少了解,同时客观上石泉缺少官方权威的背书和历史悠久的市场积累,因此消费者难免对石泉县本地所生产的蚕丝制品缺乏信任,在线上购买的时候也就不会选择“鎏金蚕”。
然而事实上,石泉的蚕丝制品十分优质,甚至可以说是陕西唯一优质的丝织品品牌。虽然地处西北,但石泉位于秦岭以南,气候湿润、温和多雨,适宜桑树生长,这为桑蚕养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同时,高温多湿的气候条件也有助于丝织品的加工和制作。此外,陕西石泉丝织业在技术和工艺方面也具有一定优势。从养殖蚕茧、煮茧、织布到丝绸染色和加工,石泉地区拥有丰富的丝绸生产经验和技术传统,这使得其产品在质量上有一定的保证。种种因素使得石泉的蚕丝制品有着不输江浙的品质,因而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图为实践队员采访刘金友、沈国兴的场景。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徐文悦 供图
刘金友与沈国兴表示,虽然面临着一些困难,但整体上石泉的桑蚕业仍然是保持稳中向好的步调向前发展。政府组织桑蚕养殖场免费下发蚕种给农户,并且对农户给予一定经济补贴和奖励,这大大提高了农户的养蚕积极性。同时,“鎏金蚕”公司的发展,带动了当地的就业,有力推动了石泉地区的经济发展。接下来,他们将大力推进石泉桑蚕业与电子商务的结合,进行品牌建设与宣传,如在电子商务平台上进行品牌产品宣传与销售,注重品牌建设和推广,打造石泉桑蚕丝织产品的知名品牌;或通过线上营销手段,如搜索引擎优化、社交媒体推广、内容营销等,增加品牌曝光度和用户粘性。
他们认为,应当结合“数商兴农”战略来寻找“鎏金蚕”公司发展的前路方向。“数商兴农”与桑蚕业的结合可以在拓宽销售渠道、促进农民增收、提高产业附加值、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传承传统文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种结合方式有助于推动桑蚕业的发展,同时也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讯员:苏婧瑜
供稿:“数智兴村”发展战略调研暑期社会实践队
指导老师:段丽君
审核:乔云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