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院成功举办第二届“鉴湖经济”青年学术论坛

发布时间:2020-10-16 11:48:00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我国应对当前全球复杂经济形势的破题之道,是我国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解决新时期面临的各种中长期问题的重要举措,也是疫情中全球经济衰退趋势下的战略安排。为立足于新的国际经济新环境和双循环新格局,着眼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现实问题,为青年学者提供探讨研究前沿、分享学术思想的交流平台,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和湖北省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于2020年10月9日举办了经济学院校庆系列学术活动之一的“双循环新格局下的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会暨第二届鉴湖经济青年学术论坛

 本届鉴湖经济青年学术论坛邀请了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陈燕凤博士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胡树光博士,以及武汉理工大学青年教师王建成博士三位嘉宾主讲了学术报告。其中陈燕凤博士后2010年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专业,后考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是我院的优秀毕业生。会议在学海楼16楼学术报告厅举行,由魏龙院长、喻平副院长、余谦教授以及60多位经济学院研究生出席参与讨论。

    

首先,魏龙院长发表了欢迎致辞,并就如何立足于国际经济新环境和双循环新格局,着眼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现实问题做了主题探讨。

此后,陈燕凤博士后分享了《双循环发展背景下可持续扶贫的路径思考》。陈燕凤博士后指出,在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消除贫困,通过人力资本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改善、社会保障建立健全等举措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然而,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扶贫也面临诸如世界经济深度衰退、中国经济增长减缓、运动式扶贫难以持续,以及新时代扶贫呈现新特征等挑战,在双循环宏观背景下,思考常态化、可持续扶贫的路径,具有很强的政策和现实意义。结合新冠疫情全球蔓延和逆全球化倾向的背景之下,就我国该如何实现可持续扶贫,提出要推进扶贫工作常态化、制定城乡一体化的扶贫战略,将扶贫工作与乡村振兴相衔接等政策建议。汇报之后,在座的老师和同学基于汇报的内容,对城乡一体化,促进土地要素流动等方面的深入研究与陈博士又进行了进一步交流。

 

接着,胡树光博士分享了《国际储蓄货币:需求、惯性与竞争路径》,胡博士介绍了构建在基于随机交易需求的国际货币需求模型,说明了国际货币储备存在惯性,阐述了一国货币储备总规模受机会成本和短缺成本的影响,一国对某国际货币的需求存在一定门槛,并分析了国际货币储备的惯性来源和国际储备货币竞争路径。就已有国际货币需求模型的发展与问题、国际货币需求模型的构建与分析、国际货币惯性的新解读与国际储备货币的竞争路径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最后对人民币国际化提出了重要的启示。
 
进行了进一步交流。

最后,王建成博士为大家分享了《Horizontal capacity sharing between a symmetric competitors》,该论文基于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后,事后的产能共享还存在一定的合作空间的逻辑出发,研究了两种广泛使用的能力共享契约机制下的合作竞争策略,即线性转移支付契约机制和收益共享契约机制。模拟成两阶段的非合作博弈模型对对机制和收益共享进行了分析,并用南航和东航为案例模拟价格策略就互补资源的竞争合作问题和配合产能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在容量不对称的两个竞争对手模型中,规模越大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攻击性越弱,从容量共享中获益越多。通过产能共享,企业之间的竞争将得到缓解。此外,线性转移支付承包机制下的竞争强度更有可能高于收益分享承包机制下的竞争强度,而当总能力略大于总需求时,竞争强度可能会降低。

本次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针对三位报告人的主题分享,老师同学们进行了热烈的互动交流,从现实问题、数据价值、理论和实证相结合这三方面对学术研究范式进行了探讨,本次论坛对年轻学子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拓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启发。

 

供稿:李修文、余谦  审核:喻平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