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精研思点亮智慧之光 诲人不倦润育桃李芬芳——对话经济学院优秀教师杨爱民

发布时间:2019-03-14 15:41:00
    硕果喜人心,荣誉彰理工。近来我校在“学创杯”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大赛及“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分别荣获特等奖与银奖。指导老师经济学院电子商务系教师杨爱民带领学生团队为理工谱写新华章。当我们走近一向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杨爱民老师时,一切都鲜活起来,生动而愉悦。

 

初见杨老师,脸上挂着温暖的笑容,一种莫名的亲切感涌上心头。忙碌的身影、坚定的目光、整齐却不失个性的头发,和蔼地向我们打着招呼,让我们看到了杨老师精神抖擞、平易近人的一面。

得知我们要采访,杨爱民老师耐心细致地向我们阐述了创业大赛的获奖经历,更追本溯源,谈及教育本质和育人初心,用亲身经历向我们诠释了老师这个光彩夺目的名称。

 

别出心裁 创育人新法

“教育本质,乃教人不惑、不忧、不惧。用意志战胜欲望,顶天立地为学做人。”

爱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创新是教学的希望。杨老师从教多年,始终坚持用爱心润育桃李芬芳,并在此过程中,开创了属于自己的育人新法。杨爱民老师感叹道:“国学大师梁启超95年前在苏州学生联合会上发表的讲演,一直深刻记在我心中。梁大学者所谈的育人之道,至今仍对我有启示意义。”杨老师深知,育人有三育,即知育、情育、意育。知育就是要教导学生掌握知识,拥有自己的判断力;情育就是要教导学生不担心得失,坦然面对一切;意育就是要教导学生光明磊落,无所惧怕。如果教育仅仅注重于传授学生知识,那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读书写文章,往往缺少快刀斩乱麻之判决气魄,亦缺少努力就不会有失败的坚定信念,更无法真正顶天立地为学做人!这样的大学生,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不符合社会发展需求,也经受不住新时代的考验。

本着这样的育人理念,杨老师将全部心血倾注于“教人不惑、不忧、不惧”之上,坚持对学生进行创新启发式教育,鼓励他们参与全国性的创新创业大赛。最终,杨老师指导的学生团队不仅取得了佳绩,获得了荣誉,学生的综合素质也由此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正如杨老师所讲:“创新启发式教育培养学生分析局势、发散思维的能力,创新创业大赛培养学生坚持不懈、团结互助的品质,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大有裨益。”


循循善诱 解创新之意

“新视角、新思维、新能力”

“什么是创新?” 杨爱民老师问我,我答道:“我认为创新就是能想到别人想不到的东西。”“你说得对,但不够全面。创新就是拥有新视角、新思维、新能力。”杨爱民老师总结道。

引导学生以新视角思考问题,以新思维探究企业经营之道一直是杨爱民老师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他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杨老师上课很有特色,课上喜欢和我们探讨一些中国三大互联网公司的动态和未来走向问题,他讲授的内容与现实联系紧密,对我们经济类学生的学习与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电商16级文谱同学对杨爱民老师讲授的《企业资源计划》和《企业经营模拟》赞不绝口。当谈到教育部当前提出的高校新工科(即高校的人才培养要向着创新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改变)思想时,杨爱民老师很激动地说,“这与我的想法不谋而合。”在过去十年中,他一直在思考,如何培养经济管理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创业的能力。在这期间,他关注社会现实,了解市场发展规律,日夜思考,上下求索,发现当前社会需要创新型科技人才,经管类学生的培养教育可以与新工科有机结合,使经管类学生在新兴领域发挥作用。

谈及新能力,杨老师表示:“我们在做一个项目或者产品的时候,单一学科知识往往不能解决所有问题。需要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共同合作方能完成,那我们经管类学生又能在其中发挥什么作用呢?”讲到这里,杨老师为我们举例说明。他提到国产的扫地机器人噪音极大并且清扫效果一般,而美国的扫地机器人噪音小且效果好,即使在教室里使用,老师一边上课,机器人一边扫地,也不会给课堂带来干扰。作为经管专业的学生就要去思考为什么中国不能拥有像美国一样的技术,并且能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改善产品质量,满足顾客需求。在杨老师看来,新能力即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潜心问道 感高山之高

一似梦瑶台,心知玉女来。师出名门方能成大器。《定制链》项目获得的奖励离不开杨爱民老师的悉心指导。杨爱民老师详细地讲解了在全国创业大赛中获得银奖的项目——《定制链》。《定制链》是个颇有创意的项目,避免了小经销商无法承担大订单的弊端。某个经销商接到一个制作文化衬衫的订单后,系统会根据客户定制需求自动选择合适的生产商。小经销商接到订单后,提供一个交易平台,帮助更多的生产商接下生产任务,再集中回到经销商这里出售,从而完成订单。

像《定制链》一样体现新思维的项目在杨爱民老师的执教生涯中并不少见。如何让一个创新的思维呈现在大众面前,获得认可,落地生根,是创新实践的一个难题。这时就需要培育创新成果的土壤——团队、项目、和竞赛。团队带来力量,项目引领方向,竞赛激发创造思维。团队合作需要在外界施压下磨合、探索、转变、更新到最后的蜕变,方能萌芽初发,幼蝶新生。

在“学创杯”省赛前,团队成员每天都会提出新的想法,发现新的问题。梁启航同学回忆道,“一般技术性的分歧我们会跟杨老师交流,然后杨老师理解我们的需求之后会帮我们改进工具,老师在工具上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帮助,excel的宏操作我们不是很懂,都是杨老师指导我们。”省赛顺利通过,直冲国赛。国赛准备时间只有一个半月,时间紧张且面临着更高的要求。“杨爱民老师几乎每天晚上都和我们在一起,分析策略总结经验,也不断鼓励我们走出自己的路,通过这次比赛培养出我们分析局势,制定策略的能力”,梁启航很感激,“没有杨爱民老师的指导就没有我们的成功,老师让我学到了很多,成长了许多。”

下自成蹊 书师者华章

“我喜欢与学生在一起,一起做研究,一起发现研究的乐趣。” 所谓润物细无声,杨老师时时陪伴在同学们身边,为同学们搭建起了强大的后盾,铺垫出了繁华遍布的阳关道。杨爱民老师时常在课余时间,与同学们聊一些轻松愉快的话题,幽默风趣。竞赛团队成员纷纷表示:“杨老师喜欢新奇的东西,有活力,有干劲!”于轻松活泼的环境中教育学生,一直是杨爱民老师努力的方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中的这句话,无疑是杨爱民老师的真实写照。

四季更迭,学生来来去去。不变的是杨爱民老师对于教师岗位的责任和初心,心甘情愿,无怨无悔。相信杨爱民老师将继续秉承育人之初心,通过脚踏实地的奉献,呵护学子成长,润育桃李芬芳。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