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会实践】能人兴村:石泉特色促发展,美丽城镇正修筑

发布时间:2021-08-16 11:24:58

为深入贯彻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能人兴村”创新战略调研暑期社会实践队(以下简称“实践队”)深入乡村,来到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体会这个城镇如何将自身的特色化为发展的动力,如何在历史传承中继续展现自己的美丽。

鎏金铜蚕誉世界,金蚕小镇续振兴

中国金蚕小镇位于陕西南部石泉县池河镇,地处以安康为中心的汉江沿岸城镇发展带。习近平主席在2017年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演讲提到的古丝绸之路历史见证物——千年“鎏金铜蚕”,即出土于池河镇谭家湾村。2017年,石泉县以推进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为战略抓手,启动实施了中国金蚕小镇建设。石泉是中国蚕桑之乡,兴桑养蚕历史悠久,全县现有桑园7万亩,养蚕农户上万户、年养蚕量7万张以上,出土地池河镇迄今为西北蚕桑第一大镇、中国优质茧丝基地。万亩桑海、生态富硒、温泉康养、天然氧吧……,立足蚕桑资源优势,借助“鎏金铜蚕”文化符号,打造金蚕小镇运势而生。经过三年多建设和发展,今天的中国金蚕小镇一派生机盎然,基础设施加快健全,要素配套不断完善,各项建设如火如荼,铺开“产、城、人、景”三产融合的最美画卷。


图1. 鎏金铜蚕文化溯源区

金蚕小镇总建设面积4.86平方公里,规划建设鎏金铜蚕文化朔源区、醉美桑海农旅体验区、蚕桑科技产业区、丝路风情温泉康养区四大功能板块。依托丰富的蚕桑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坚实的产业基础,架构“蚕桑特色产业+康养休闲旅游”的产业体系,实现一产二产三产“三产融合”、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的融合发展新模式。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中国金蚕小镇不同凡响的历史,在漫漫历史长河中,自然界的运动与人文历史的活动都在这里闪现着耀眼的光芒。

一片桑叶富裕一方百姓、一枚金蚕助推县域振兴。依托金蚕小镇的名声,当地积极发展相关产业,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活力。发展蚕桑生物健康产业,开发蚕桑生物医药、保健及富硒食品,发展休闲康养产业,开发地热资源,建设温泉酒店和康养中心。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打造特色小镇和田园综合体示范样板。在之后的发展规划中,中国金蚕小镇将建成中国丝绸服饰高端产业聚集地、中国蚕桑生物健康和富硒食品产业聚集地、国际康养休闲旅游基地、中国一流研学旅行目的地。


图2. 蚕桑科技产业区

世界硒源育硒产,独特标识助发展

石泉县硒资源丰富,且其分布具有面积大、地层厚、储量大、浓度适中、宜于开发利用的特点,属于全国范围内难得的土壤富硒且易于被植物吸收的区域。数据表明,石泉县域面积50%以上地区属于高硒以上水平,在石泉富硒区生长的主要农作物95%以上富硒,茶叶90%以上富硒,高于江浙皖闽等名茶含硒量5.5-8.5 倍,农作物、经济作物、畜产品、干鲜果品等的硒含量也显著高于其他地区。石泉的富硒特色农产品有蚕丝、茶叶、魔芋、腊肉、果蔬、杂粮等,有“鎏金蚕”蚕丝产品、丰标牛肉、“鬼谷子”腊肉、嘉晟农业、博硒杂粮、六台山茶叶、正兴黄花菜等一批富硒农产品品牌。同时石泉先后引进柏盛、正兴、及食雨、菜字头、自嗨锅等多个富硒食品类企业,富硒魔芋、黄花菜制品、快餐即食食品等已规模化生产。这些特色产品成为了石泉的独特标识,为石泉人民增收致富拓展路径,为石泉快速发展提供助力。


图3. 石泉特色农产品富硒魔芋

感文化底蕴,享美食盛宴

石泉文化底蕴深厚,其文化内涵可在博物馆、在古镇展现在人们面前。但对于盘中美食,亦有文化作为调料来增加食物的色与香。被列为安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鼓气馍是石泉一大特产。它在烤制过程中由薄薄的饼逐渐像气球一样圆鼓,口感香脆,深受当地人和游客的喜爱。因为工艺十分独特,火候难以把控,如今能做这样的饼人少之又少,是陕南安康的著名特产。石泉作为鬼谷子故乡,产生一系列与鬼谷子相关的美食,使人们能够在感受鬼谷子文化的同时,享受到美食的乐趣。被列为安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石泉搨辣子,采用原生态的制作方法,将辣椒、生姜、草药、芝麻、大蒜等用石杵捣碎,加工制成,相传是鬼谷子发明。配上石泉的汉江鱼,可以做成木桶鱼,石锅鱼,烤鱼等。农家辣子鸡在石泉已有百年历史,因其选料精殊挑剔、制作较为复杂,味道香辣爽口而闻名四方。这些美食经过岁月的沉淀,在游客的唇齿间历久弥新,让石泉的魅力,不只停留在人们的目光里、脚步上,更在唇舌的不断回味中。

图4. 石泉特色美食搨辣子

在实践活动中,实践队将石泉县的特色记录在文字、镜头中,让更多的人用不同的方式来认识石泉的山水人文、美食美景,助推石泉的特产、文化走出大山,走进人们心中,推动石泉建设成为更加繁荣、美丽的城镇。

(通讯员:孔安琪 摄影:王暄然  审核:宋参 段丽君)

附件下载: